发布日期:2025-04-15 08:29 点击次数:59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告2023年第9号,其中由全国航天技术及其应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空间碎片技术委员会(SAC/TC42 5/SC5)组织编制《空间物体登记要求》《空间物体轨道数据代码》《运载火箭轨道水平处置详细要求》等3项空间碎片领域国家标准。前两项标准全文可在国家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查看。
《空间物体登记要求》标准信息
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空间标准化研究所、国家航天局对地观测与数据中心负责起草。该标准的制定旨在细化和落实原国防科工委、外交部2001年发布的《空间物体登记管理办法》,明确相关责任主体、登记内容和具体流程,指导我国航天活动参与者履行空间物体登记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履行《联合国关于登记射入外层空间物体公约》缔约国责任。该标准规定了空间物体的登记类型、相关主体及责任、登记内容和登记流程,适用于我国境内发射、作为共同发射国在境外发射、且所有者属于我国的空间物体的登记工作。
《空间物体轨道数据规范》标准信息
该标准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南京大学、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院起草,该标准主要适用于围绕天体运行的航天器、运载火箭、空间碎片等人造空间物体的轨道数据发布、交换和应用;太阳系近地小行星轨道数据的发布、交换和应用。空间物体轨道数据是开展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基础,空间物体信息适度公开透明是参与太空安全治理的必要条件。因此,中国制定公开发布的空间物体轨道数据标准,使中国的空间物体编目数据形成统一标准,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空间事务,为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维护外层空间可持续利用作出贡献。
展开剩余41%《运载火箭轨道级处置详细要求》标准情况
该标准由上海航天系统工程研究院起草。本标准在充分总结、提炼国内外运载火箭轨道级脱轨及再入相关经验的基础上,以ISO 2089-2021《运载火箭轨道级空间碎片减缓详细要求》的形式,规定了运载火箭轨道级脱轨和再入两个方面的处置活动。相关规划实施原则、要求及建议。该标准结合我国现有的顶层标准GB/T 34513-2017《空间碎片减缓要求》和两项运载火箭空间碎片减缓细则标准:GB/T 32295-2015《运载火箭残余推进剂排放设计要求》、GB/T38194-2019《运载火箭运行碎片减缓设计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了我国运载火箭空间碎片减缓领域的相关细则标准,有利于我国航天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体现我国作为负责任航天大国的责任。《运载火箭轨道级处置细则要求》涉及国际标准,其标准全文未在网上查阅,如需查阅,请联系中国标准出版社。
发布于:北京市